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的释义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友吟

唐·皮日休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松间得伴闲云外,竹里寻幽古径间。

寒月影中同啸傲,秋风声里共盘桓。

莫言此中无乐事,心远地自偏安。

作者简介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有《皮子文薮》传世。

译文

在何处能找到那些眉宇间带着霜气、眼睛清澈如碧的客人呢?他们三人结为知己,彼此间以冷静的目光相互审视,他们在松树间找到了伴侣,在悠闲的白云之外共度时光,又在竹林深处探寻幽静,漫步在古老的小径之间,在寒冷的月光下,他们一同长啸高歌,享受着自由不羁的快乐;在秋风的吹拂中,他们共同徘徊,品味着自然的韵味,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时光,只要心灵高远,自然就能找到偏安一隅的宁静与满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霜眉碧眼客”象征着高洁脱俗的人物形象,“结为三友冷相看”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尊重,后四句则具体描绘了他们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从中获得的乐趣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作者通过“霜眉碧眼客”的形象,塑造了一群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形象,他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松、竹为伴,与寒月、秋风为友,享受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满足,诗中“心远地自偏安”一句,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深刻追求。

创作背景

皮日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皮日休深感无奈与失望,于是他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三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于精神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