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彗星行
唐·杜牧
长庚迸火霜初下,细影摇烟月半沉。
渐映兰河疑曙色,遥连蓬岛似朝云。
千里妖蟆一寸铁,地上空愁虮虱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长庚星(金星)迸发出火光,预示着寒霜即将降临,细微的影子在烟雾中摇曳,月亮也半隐于天际,那彗星的光芒渐渐映照到兰河之上,让人疑心是天色将明,它又远远地与蓬莱仙岛相连,仿佛是朝霞中的云彩,尽管彗星如妖蟆般千里横行,只需一寸铁般的力量就能摧毁,但地上的臣子们却只能空自忧愁,如同微不足道的虮虱一般无力回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彗星的出现,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长庚星迸火、细影摇烟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彗星的光芒映照兰河、遥连蓬岛,既展示了其壮丽的一面,也暗示了其对世间的影响,而“千里妖蟆一寸铁”一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妖蟆象征着强大的邪恶势力,而一寸铁则象征着微弱的正义力量,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地上空愁虮虱臣”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推向高潮,他深感自己如同微不足道的虮虱一般,无力改变现状,只能空自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彗星为题,借天象抒发人情,寓意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彗星的神秘与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又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彗星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相联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杜牧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与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与无奈,他通过描绘彗星这一自然现象,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正义力量的呼唤,他也通过“地上空愁虮虱臣”一句,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微小个体的无力感与忧愁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杜牧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