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
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
(注:原诗并无“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两句,此为我根据题目要求所加,用以构建完整的解析框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情感,贾岛的诗歌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
忽然看见写有黄庭经的丹书篆句,还流传着用青纸书写的小朱书。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诗人寻访隐者而未遇的情景,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附加句则暗示了隐者不仅生活简朴,还精通道教经典(黄庭经),且其学问和书法都得到了传承。
赏析
原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隐逸图,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巧妙地传达了隐者行踪不定的神秘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羡慕,附加句则进一步丰富了隐者的形象,使其不仅是一位远离尘嚣的隐士,更是一位精通道学、书法的高人。
贾岛的诗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松下问童子”这一细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因此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寻访隐者而未遇时所作,通过描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贾岛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附加句也暗示了他在隐居期间,不仅享受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还深入研究了道教经典和书法艺术,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