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唐·韦应物
有山堪结庐,何必问归期。
心远地自偏,道胜物能齐。
水石惬幽赏,花林成独栖。
劝我试求三亩宅,従公已觉十年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有山可以建造房屋居住,何必去询问归隐的日期呢?心志高远,自然觉得居住的地方偏僻而宁静;道德修养高深,便能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溪水山石令人心旷神怡,花林之中成了我独自栖息的乐园,你劝我在此寻求三亩田地建造房屋,但我跟随您(指韦祭酒)的脚步,却已经觉得晚了十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认为,只要有山有水,便是理想的居所,无需刻意追求归隐的日期,他强调心志高远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能够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也表达了对未能早日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也通过“心远地自偏,道胜物能齐”等诗句,传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与韦祭酒一同游览龙门北溪时所作,在游览过程中,韦祭酒提到了自己的骊山别业,引发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感慨,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在仕途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境,这首诗也展示了韦应物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