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注:“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原诗,而是我在此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进行的创意性融合,原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但为了题目的特殊需求,我尝试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改编与想象。)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叶绍翁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官,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译文
大概园主人爱惜这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细看之下,仿佛万物初生时并无定型,春天一到,江南的花儿便自然而然地绽放了。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前两句写诗人游园不成,却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后两句通过“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深刻感悟和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游园不值”为题,却通过一枝出墙的红杏,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美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并通过“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这样的哲理性语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力量的敬畏,这两句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意境深远,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当时叶绍翁正值青年时期,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思考,他或许在某个春日里,兴冲冲地前往一座园林游玩,却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园中,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从园外的一枝红杏中,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游园不值》。(注:由于“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为创意性融合,故创作背景的解释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以符合整体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