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苦寒吟》,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苦寒吟
唐·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书生笔欲折。
夜织贫女寒无帏,愁眠愁起面色饥。
手中十指青如芋,敲床独坐支颐思。
作者简介: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早年生活贫困,曾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孟郊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以“苦吟”著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诗风质朴自然,语言简练,注重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
译文:
天气寒冷,天色青苍,北风呼啸着吹过枯桑,厚厚的冰层上没有裂痕,短暂的日光透着寒冷的光芒,敲打石头无法生出火星,严寒的阴气正夺取着太阳的温暖,书生苦吟诗句,竟不知从何说起,冻得笔都要折断了,夜晚,贫穷的女子在寒冷中织布,却没有帷幔来抵御寒冷,她愁苦地难以入眠,愁苦地起床,脸上带着饥饿的神色,她的十指冻得青紫,像芋头一样,独自坐在床上敲打着床铺,支撑着下巴思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寒地冻的景象,以及书生和贫女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和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诗中“冻吟书生笔欲折”和“夜织贫女寒无帏”两句,分别描绘了书生和贫女在严寒中的艰难生活,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赏析:
孟郊的《苦寒吟》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和深刻的现实内容,展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寒地冻的景象,以及书生和贫女在严寒中的苦难生活,诗人以“冻吟书生笔欲折”来象征书生苦吟诗句的艰难,以“夜织贫女寒无帏”来描绘贫女在寒冷中的无助和艰辛,这些描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创作背景:
孟郊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早年生活贫困,曾屡试不第,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创作《苦寒吟》时,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对天寒地冻的景象和民间苦难有着更为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世态炎凉和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