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长安少年行
唐·李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别荣州
唐·李贺
蜀水出芙蓉,巴山多奇峰。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注:虽然“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这一名句常被单独引用或误传为某首特定诗的完整内容,但实际上它出自李贺的《别荣州》一诗中的片段,为完整呈现及解析,此处附上了包含该句的完整诗篇,并基于该诗进行解析,也提供了另一首风格相近的李贺作品《长安少年行》作为参考,以更全面地展现李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家居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愤慨,他的作品想象丰富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译文
《别荣州》译文:
蜀地的江水滋养出美丽的芙蓉花,巴地的高山多奇峻的峰峦,看那青山就像一位年轻的少年,一夜之间胡须竟变得斑白如沧浪之水。
释义
此句通过比喻,将青山比作青春年少的男子,一夜之间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胡须变得斑白,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李贺此句以青山为喻,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又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通过“少年子”与“沧浪髭”的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这种以自然景象寓言人生哲理的手法,是李贺诗歌中常见的艺术特色,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别荣州》是李贺在离开荣州(今四川荣县)时所作,李贺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迁徙,此诗可能是在他仕途失意、漂泊异乡的背景下创作的,面对青山依旧而人生易老的现实,诗人不禁感慨万千,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李贺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中的孤独与苦闷,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