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鸣白鹿安在哉

唐·韦应物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寒烟漠漠水悠悠,野旷人稀独鹤飞。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常蕴含着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哀愁。

译文

夜晚鸣叫的白鹿如今在哪里?满山的秋草间已找不到它的行迹,寒冷的烟雾弥漫,水流悠长,原野空旷,人烟稀少,只有一只孤独的鹤在飞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寂静而荒凉的秋夜山野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事物(如夜鸣白鹿)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寂寞心境的抒发,白鹿象征着纯洁、神秘与自由,而它的消失则暗示着某种美好事物的逝去,满山的秋草和寒烟、悠悠的水流,共同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而独鹤的飞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

赏析

韦应物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诗中“夜鸣白鹿安在哉”一句,既是对白鹿的询问,也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而“满山秋草无行迹”则通过秋草的繁茂与白鹿行迹的消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两句“寒烟漠漠水悠悠,野旷人稀独鹤飞”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独鹤的飞翔成为诗人内心孤独与自由的象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京城繁华,面对自然山水,心中难免生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从贵族子弟到地方官员的转变,这种身份与环境的变迁,使他更加关注自然与人生,对自然之美有着独到的感悟,此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心境的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