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的解释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洞庭

唐·雍陶

烟波浩渺接天涯,

映日孤帆似彩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作者及朝代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他的诗歌多写山水景物和人情世态,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是唐代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

作者简介

雍陶早年曾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动人的画面,他也关注社会现实,对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切的同情。

译文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连接着天边,

映照在日光下的孤帆如同绚丽的彩霞。

直到现在还能听到那些游历洞庭的游客的传说,

夜晚时分,他们在江边的市集上高声呼唤,声音回荡在平沙之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游客的热闹场景,首句“烟波浩渺接天涯”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与天边相接,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气势,次句“映日孤帆似彩霞”则通过孤帆和彩霞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洞庭湖的美丽和神秘,后两句则通过游客的传说和夜晚的呼唤声,展现了洞庭湖的热闹和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游客的热闹场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效果,诗人也通过游客的传说和夜晚的呼唤声,表达了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雍陶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和人文的诗人,雍陶在游历过程中被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旅游文化的重视和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