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哀我老不明,相戒毋复烦鞭刑。出自哪首诗?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老吏叹

唐·白居易

吏民哀我老不明,相戒毋复烦鞭刑。

孤衾独枕梦难成,夜雨空阶滴到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官吏和百姓都为我年老而昏聩感到悲哀,相互告诫不要再让我动用鞭刑,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孤枕难眠,夜雨淅沥,空荡荡的台阶上雨滴声一直持续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晚年时的一种心境和境遇,首句“吏民哀我老不明”,表达了官吏和百姓对白居易年老而可能产生的决策失误或判断不明的同情与担忧,他们相互告诫不要再让他动用严酷的鞭刑,体现了对老人的宽容与理解,次句“相戒毋复烦鞭刑”,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后两句则转而描写白居易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他独自一人难以入眠,听着夜雨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直至天明,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晚年时的复杂心境,前两句通过吏民的哀怜与告诫,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年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清醒认识,以及他人对他的宽容与理解,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进一步突出了他晚年的凄凉与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步入暮年,身体日渐衰弱,精力也不再如年轻时那般充沛,作为一位曾经深受人民爱戴的官员和诗人,白居易深知自己年老可能带来的决策失误或判断不明,因此他内心可能充满了对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也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关怀与理解,这让他在孤独与哀愁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