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败席展转卧看经,亦自不嫌翠织成。
门前车马久不到,屋后松篁长似清。
空庭日暮鸟争树,古寺夜深人语声。
此境只应天上有,岂知人世有蓬瀛。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破旧的草席上辗转反侧,手捧经卷细细品读,也不嫌弃这简陋的环境比不上华丽的翠织屏风,门前车马喧嚣已久未至,屋后的松竹却永远保持着那份清幽,空旷的庭院中日暮时分鸟儿争抢着栖息的树木,古老的寺庙里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人的低语声,这样的仙境只怕天上才有,哪里知道人间也有如蓬莱、瀛洲般的清幽之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通过对比败席与翠织成的奢华,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描绘门前车马不至与屋后松篁长青的对比,以及空庭日暮与古寺夜深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超脱。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败席展转卧看经”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又体现了其精神的富足,而“亦自不嫌翠织成”的对比,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寺庙的宁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超脱,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清幽的自然环境和宁静的寺庙生活,有感而发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点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禅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生活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