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琅琊山寺
唐·韦应物
秋山起暮烟,远水澄碧潭。
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松风引长啸,白露湿衣裳。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苍茫。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秋日的山峦升起傍晚的烟雾,远处的江水清澈如碧绿的深潭,请你试着向琅琊山询问,是否允许我前来游览,不要露出为难的神色,松林间吹来的风引得我长啸,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裳,我远远地望向你(指山或友人),却只见连绵的山峦在苍茫中起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琅琊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秋山暮烟、远水碧潭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表达了诗人对游览琅琊山的渴望,并希望山灵或友人不要拒绝他的到来,颈联通过松风长啸、白露湿衣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交融,尾联则以望山不见、连山苍茫作结,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秋山起暮烟,远水澄碧潭”两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山水图,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两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山灵或友人赋予了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如“松风引长啸”象征着诗人的豪情壮志,“白露湿衣裳”则隐喻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览琅琊山寺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困惑,而琅琊山寺的宁静与美丽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启示,在游览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体会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风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