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涂车刍灵曲
唐·李商隐
涂车刍灵皆假设,著眼细看君勿误。
纸钱灰起风飞扬,古墓累累春草暮。
生前富贵何足论,死后荣枯总虚无。
但见荒丘横白骨,谁人知是旧王侯。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涂车与刍灵都是虚幻的摆设,请你仔细观看不要误解,纸钱焚烧后的灰烬随风飘扬,古墓一座座在春草凋零的傍晚显得格外凄凉,生前的富贵荣华有什么值得谈论的,死后的荣耀与衰败终归都是虚无,只看见荒凉的坟墓上横着白骨,又有谁知道这里曾经埋葬过王侯贵族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墓前的涂车(古代送葬时用作引导的泥车)、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形,作为送葬的象征)以及纸钱灰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富贵虚无的深刻感慨,涂车刍灵虽然是送葬时的必需品,但它们都是虚幻的,没有实际意义,暗示着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古墓累累,春草凋零,更增添了凄凉之感,进一步强调了死后荣枯的虚无。
赏析
这首诗以古墓前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生前的富贵与死后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涂车刍灵皆假设,著眼细看君勿误”一句,既是对古墓前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虚幻无常的隐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将古墓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人生无常、富贵虚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通过描绘古墓前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不满。
《涂车刍灵曲》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古诗,通过描绘古墓前的景象和对比生前的富贵与死后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