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世
唐·韦庄
世衰道微士失已,得丧悲欢反其故。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世道衰败道德沦丧,士人失去了自己的本心与方向,得失悲欢都颠倒成了原来的反面,人生如同冰层下的流水,日复一日地向东流去,却无人知晓它的悲喜与流逝。
释义
“世衰道微士失已”描述了当时社会的衰败与道德的沦丧,使得士人(知识分子)失去了原有的理想与追求,迷失了自我。“得丧悲欢反其故”则进一步指出,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得失、悲欢都颠倒了,与原本应有的状态大相径庭。“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用冰底流水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不被理解的孤独。
赏析
韦庄的这首《叹世》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与无奈,首句“世衰道微士失已”直接点明了主题,揭示了社会道德沦丧、士人迷失的严峻现实,次句“得丧悲欢反其故”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颠倒与混乱,后两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则以生动的比喻,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时代,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韦庄深感社会现状的严峻与士人命运的无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感慨,在韦庄的笔下,世道的衰败与道德的沦丧不仅导致了士人的迷失与混乱,更使得人生变得如同冰底流水一般,无人知晓其悲喜与流逝,这种深刻的反思与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