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韦应物

刷羽思衔木,踟蹰顾所来。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云水苍茫外,烟波淡荡间。

平明独倚帆樯立,落日行人远树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其诗歌风格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以及个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理羽翼想要衔木报恩(比喻有远大志向),却徘徊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此生注定要在江湖上老去,默默计算着在淮河上来回已经十次有余。

云水茫茫,烟波浩渺,我站在船头,望着这无边的景致。

清晨时分,我独自倚靠在船帆和桅杆旁,直到夕阳西下,远处的行人和树木才缓缓归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感慨,首联“刷羽思衔木”以鸟喻人,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仍怀有感恩之心,颔联“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直接点出诗人漂泊江湖、多次往返淮水的生涯,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宿命感,颈联和尾联则描绘了诗人面对云水苍茫、烟波淡荡的自然景色时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韦应物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诗中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也有对人生未来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色描写也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云水苍茫、烟波淡荡的天地之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淮河上遇到洛阳的李主簿时所作,当时韦应物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漂泊无定的时期,多次往返于淮河之间,对江湖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与李主簿相遇之际,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感慨与哲思的诗篇,通过这首诗,韦应物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也展现了其作为山水田园诗派诗人的独特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