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杜牧
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摧。
疏灯自照孤帆影,新月犹悬双杵催。
此夜相思君不见,白露沾草秋萤飞。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语言明丽隽永,他的散文也颇负盛名,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传世名篇。
译文
淡淡的月光倾洒在云层之上,清晨的号角声带着哀愁响起,微风轻轻吹过水面,碧绿的波纹随之荡漾开来,一声号角响起,万物皆静,四座无言,仿佛连星辰都要为之陨落,稀疏的灯光映照着孤独的船帆,新月仍然高悬,催促着人们劳作,在这漫漫秋夜,我深深地思念着你,你却无法看见,只见白露沾湿了秋草,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景象,首联以“澹月倾云晓角哀”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小风吹水碧鳞开”则进一步细腻地刻画了微风拂水、波光粼粼的画面,颈联通过“疏灯自照孤帆影,新月犹悬双杵催”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孤独,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秋夜的静谧、清冷与诗人的孤独、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联的“澹月倾云”与“晓角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月色的清冷,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颔联的“小风吹水”与“碧鳞开”则生动地描绘了微风拂水、波光粼粼的美丽画面,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颈联的“疏灯孤帆”与“新月双杵”则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孤独与静谧,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杜牧在旅途中或远离家乡时所作,秋夜的静谧与孤独触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将这种情感融入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出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