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言此地本龙象,兴废反掌曾何艰。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寺

唐·皎然

云峰一径入,万仞此中攀。

僧言此地本龙象,兴废反掌曾何艰。

古殿烟霞起,空庭松桂寒。

钟声出远岫,林色润秋山。

野客闲相访,幽人兴自闲。

何须问归路,落日自东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沿着云雾缭绕的山径攀登,来到这万仞高山之中。

僧人说这里原本是龙象之地,兴盛与衰败都只在反掌之间,何曾有过艰难。

古老的殿堂被烟霞笼罩,空旷的庭院中松桂树透着寒意。

钟声从远处的山峦中传出,林间的秋色滋润着山峦。

我这位山野之客来此闲访,幽居之人自然兴致悠闲。

何必询问归去的路途,夕阳自然会指引我向东归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寺的所见所感,首联写登山之路和山寺之高;颔联通过僧人之口,点出山寺的龙象之地和兴废无常;颈联描写山寺的古朴幽静和秋日的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满足和归途的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寺的幽静古朴和秋日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僧人之口,点出了山寺的龙象之地和兴废无常,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颈联的描写尤为精彩,钟声、烟霞、松桂、秋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山寺图,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满足和归途的悠然自得,与整首诗的氛围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游历和修行经历有关,皎然作为一位诗僧,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寻访古刹名寺,在游历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山寺的幽静古朴和秋日的美丽景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作为一位修行者,皎然对世事无常也有深刻的感悟,这在诗中也有所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