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不向人间争宠辱
宋·晏殊
不向人间争宠辱,更将心事付沙鸥。
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
且学空门一等闲,他年犹得化鲲鹏。
(注:此诗为改编创作,原《浣溪沙》词中并无“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进行了艺术加工与虚构。)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其词作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多抒发人生感慨与闲情逸致,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我不愿在人间争夺宠爱与荣辱,更愿意将心事寄托给那自由的沙鸥。
无需天上的仙女来试探我的真心,我总是把一切虚幻如空花的事物,淡然地看在眼里。
暂且学习佛门的清闲自在,或许将来还能像鲲鹏一样展翅高飞。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不愿卷入世俗的纷争与竞争,而是选择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之中,如沙鸥般自由飞翔,他对于外界的试探与诱惑,都能以一颗平常心淡然处之,视一切虚幻如空花,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乐观与期待,希望自己能像鲲鹏一样,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赏析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邃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与“更将心事付沙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而“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外界诱惑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洞察,最后两句“且学空门一等闲,他年犹得化鲲鹏”,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乐观与期待,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改编创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在晏殊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风气浮躁,名利之争屡见不鲜,诗人身处其中,却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与超脱的心境,实属难能可贵,此诗正是诗人对于自身人生哲学的深刻阐述与表达,也是对于后世的一种启示与鼓舞,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