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蛮中
唐·张籍
瘴水蛮中入,崎岖路更赊。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毒草迷行客,蛇虫入坐隈。
此时愁望处,何日见京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他与白居易、王建等诗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译文
在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中前行,道路崎岖遥远。
当地人的语言仅能勉强用来通报姓名,而由于缺碘导致的颈部肿大(瘿病)使得人们无法分辨彼此的颈腮。
有毒的野草让行人迷失方向,蛇虫盘踞在座位的角落。
在这样的愁苦中眺望远方,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京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蛮荒之地的艰难旅程,首联点明地点和道路的艰难;颔联通过“夷音”和“瘿俗”两个细节,展现了当地文化的陌生和生活的艰辛;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毒草和蛇虫让人心生畏惧;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蛮荒之地的所见所感,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夷音”和“瘿俗”两个独特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当地文化的陌生和生活的艰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人也通过描绘环境的恶劣,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的“此时愁望处,何日见京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籍在游历蛮荒之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因为某种原因而远离家乡,踏上了这条崎岖不平的旅程,在旅途中,他目睹了当地人的艰苦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内心充满了愁苦和无奈,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