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禅机

宋·释宗杲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拈起放下总不得,去来飘忽似云流。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成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释宗杲禅师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己任,其禅风峻烈,主张“看话禅”,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昨夜我参悟了八万四千种佛法偈语,但将来如何向他人传授这些心得呢?拿起与放下之间,我始终难以抉择,就像那来去飘忽的云彩,难以捉摸。

释义

“夜来八万四千偈”意指一夜之间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八万四千偈是佛教中常用的一个数字,象征佛法的无边无际。“他日如何举似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如何传授这些心得的疑虑。“拈起放下总不得”表达了诗人在佛法领悟上的困惑与挣扎,“去来飘忽似云流”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心境的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悟道心境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领悟的深刻与困惑,首句“夜来八万四千偈”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但紧接着的“他日如何举似人”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疑虑,暗示了佛法领悟的难以传授,后两句“拈起放下总不得,去来飘忽似云流”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以及这种心境的难以捉摸,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禅师修行悟道的过程中,作为禅宗高僧,释宗杲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参悟佛法,对佛法的理解日益深刻,他也面临着如何将这些心得传授给他人的难题,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法领悟的深刻与困惑,以及对未来如何传授这些心得的疑虑,这首诗也反映了禅宗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与悟道的心境,以及面对佛法领悟时的复杂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