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鬓已皤。的释义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全阡陌春。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有茅屋。

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鬓已皤。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东风吹拂着田野小路,惊起了路上的微尘,游人们在这新春佳节里初尝欢乐,人们趁着闲暇正好在路边饮酒,麦苗还未完全长高,田野间的春意尚未完全到来,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仿佛要走到了尽头,在那白云深处,隐约可见几间茅屋,我羡慕你与我同岁,但内心依然壮志凌云,却笑话我自己无所事事,鬓发已经斑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踏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保持年轻心态的羡慕,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自嘲。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踏青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春日田野的生机盎然和游人的欢乐,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颈联通过“无限青山”和“白云深处”的描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增加了诗歌的深远意境,尾联则通过对比“羡君同甲心方壮”和“笑我无聊鬓已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保持年轻心态的羡慕,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自嘲,使全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又增添了一丝深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一次踏青活动后的和诗,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有诗文往来,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也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心态,表达了对保持年轻心态的向往和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自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