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散郎亭
唐·无名氏
法花下有散郎亭,老树荒崖如有情。
风拂疏枝摇落日,云开远岫见孤城。
寒烟袅袅迷芳草,野径幽幽伴客行。
回首当年歌舞地,空余往事入诗鸣。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此诗及其作者。)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为虚构,故作者设定为“无名氏”,代表唐代众多未留下姓名或作品流传不广的诗人,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既有李白的豪放不羁,也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诗人,用他们的笔触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情感。
译文
在法花之下有一座散郎亭,老树与荒崖仿佛蕴含着深情,微风拂过稀疏的树枝,摇动着落日余晖,云开雾散后,远处的山峦间隐约可见一座孤城,寒烟袅袅,迷蒙了芳草,野径幽幽,伴随着行人的脚步,回首往昔,那里曾是歌舞升平之地,如今只留下往事,在诗中回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散郎亭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老树、荒崖、疏枝、落日、远岫、孤城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荒凉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首联点题,引出散郎亭及其周边的环境;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景色,通过风拂疏枝、云开远岫、寒烟迷芳草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情感,回首当年歌舞升平之地,如今已物是人非,只留下往事在诗中回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其创作背景为唐代某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曾在此地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或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