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朝罢凭阑望秋色,水边林际见人家。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哪里比得上我这个闲散的官员,在山间小城任职,逍遥自在,不必每天奔波于朝廷的衙门之间,早晨处理完公务后,我凭栏远眺,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只见水边林间隐约可见几户人家,我的家门朝向山路,深深的柳树掩映着我的读书堂,每当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那清幽的光辉便照亮了我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间任职的悠闲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选择,他宁愿做一个闲散的官员,享受山水之乐,也不愿卷入朝廷的纷争和忙碌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在山间任职的悠闲与朝廷官员的忙碌,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朝罢凭阑望秋色”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处理完公务后的轻松心情,还通过“望秋色”这一动作,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而“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幽和雅致。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至某个山间小城任职期间所作,面对官场的纷扰和仕途的坎坷,韦应物选择了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