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塞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戍兵久闲可小试,战鼓虽冻犹堪挝。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注:“戍兵久闲可小试,战鼓虽冻犹堪挝”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益的某一完整流传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出塞曲》中进行分析,李益确有边塞诗传世,且风格与此相符,故以此作为背景进行创作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8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生于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幼聪敏好学,文思敏捷,李益的诗风豪放而深情,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其边塞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天山降雪之后,海风更加寒冷刺骨,横笛声中吹奏着行路艰难的曲调。
广袤的沙漠中,有三十万征人驻守,他们一同回首望向天空中的明月。
戍守的士兵们虽然长久未战,但此刻正可小试身手,战鼓虽然被冻得坚硬,却仍然可以敲响。
我们立下誓言要扫平匈奴,不顾个人生死,五千身穿貂锦的勇士最终在胡人的土地上牺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展现了唐代边疆战士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前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和音乐的悲凉,烘托出征人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后两句则通过“戍兵久闲可小试,战鼓虽冻犹堪挝”表达了将士们虽长期未战,但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唐代边疆战士的英勇与悲壮,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将士们的坚韧不拔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还通过“戍兵久闲可小试,战鼓虽冻犹堪挝”等句,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虽为虚构之作,但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一般风格和主题,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边疆战争频繁,因此边塞诗成为当时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李益作为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作往往以边疆风光和将士生活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边疆战士的英勇与悲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视为唐代边疆战争和将士生活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