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的解释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庄

春风吹雨过青山,多少空岩人不见。

自随初日吐虹蜺,散作烟霞满谷间。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遭遇,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春风吹拂,细雨绵绵地飘过青山,许多幽深的岩洞因雨雾缭绕而难以窥见其中的人影,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岩洞内外仿佛吐出了彩虹般绚烂的光芒,这些光芒随后化作烟霞,弥漫在整个山谷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山中雨后初晴的壮丽景象,前两句通过“春风吹雨”和“空岩人不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山中景色的深邃与不为人知的美,后两句则以“初日吐虹蜺”和“散作烟霞”生动展现了日出时分,阳光穿透云雾,与山间水汽交织形成的彩虹和烟霞美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赏析

韦庄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观,通过“春风”、“雨”、“空岩”、“初日”、“虹蜺”、“烟霞”等元素,构建了一幅既清新又神秘的画面,诗中“多少空岩人不见”一句,既表达了山中岩洞的深邃难测,也隐含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而“自随初日吐虹蜺”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赞美,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壮丽与和谐,全诗意境悠远,语言优美,体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诗人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自然之美来慰藉心灵,抒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山中游历后,有感于雨后初晴的壮丽景色而作,通过描绘自然之美,韦庄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