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附:未直接引用之句(基于关键词构思)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褭蹄。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的诗作想象丰富,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他的作品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缩、凝练,想象丰富,色彩浓艳,有浪漫主义特色。
译文
(直接引用部分)
大漠里的沙粒洁白如雪,燕山上的新月形如弯钩。
什么时候能够给我的马儿戴上金络头,在清爽的秋天里驰骋疆场?
(基于关键词构思部分)
最近听说勇士们从丹穴捕获了良马,想要帮助君王铸造出最精良的马具(褭蹄,古代良马的蹄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漠、燕山等壮阔的自然景象,以及马儿渴望佩戴金络头、驰骋沙场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而“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褭蹄”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勇士们捕获良马、为国效力的决心,以及诗人对国家强盛、君王英明的期望。
赏析
李贺的这首诗以马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赞美,诗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大漠和燕山的壮丽景色,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两句,则通过马儿对金络头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褭蹄”一句,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基于关键词构思,它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展现了勇士们为国效力的决心和诗人对国家强盛的期望,整首诗在表达上既含蓄又直接,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力量,展现了李贺作为“诗鬼”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渴望,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马儿的英勇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