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友

唐·李涉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门前扫径迎佳客,壁上挥毫赋新诗。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以绝句见长,多抒发个人情怀及旅途所见所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李涉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对不那么显赫。

译文

志同道合又何必在乎越过那传说中的虎溪呢?就像高山与流水,本就是相互懂得的知音,我在门前清扫小径迎接尊贵的客人,还在墙壁上挥毫泼墨,写下新的诗篇以表心意。

释义

“道合何妨过虎溪”一句,借用了东晋高僧慧远不过虎溪的传说,表达了作者认为只要志同道合,就不应被外界的限制所束缚。“高山流水是相知”则运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比喻知音难觅,但一旦找到便是心灵相通,无需多言。“门前扫径迎佳客,壁上挥毫赋新诗”两句,则描绘了作者热情迎接友人,并以诗会友的情景,展现了文人之间的高雅情趣和深厚友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道合何妨过虎溪”以典故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次句“高山流水是相知”则进一步强化了知音的主题,使全诗的情感基调得以确立,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真挚与温暖,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可以推测,这很可能是李涉在游历或隐居期间,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所写,在唐代,文人墨客之间交往频繁,他们以诗会友,以文传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尚,李涉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会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这种文化风尚的认同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知己难求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