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日

宋·陈与义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

栗里何须求主祭,茱萸聊复插枝头。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遒。

即事多欣供采笔,何须惆怅忆东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

朝代:北宋末至南宋初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早年曾得到宰相寇准的赏识,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贬,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又有苏轼的豪放洒脱,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词作也颇受赞誉,以清丽婉约见长。

译文

我惭愧自己贫病交加,百事不足,却勉强对着菊花饮下白酒,哪里用得着像陶渊明那样在栗里求祭,姑且把茱萸插在枝头应景吧,近年来饮酒的兴趣衰减难以勉强,但吟诗的高亢之力尚存,眼前的事物多有值得欣喜之处,可供我挥毫泼墨,又何必惆怅地回忆往昔的东流之水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复杂心境,他虽贫病交加,但仍勉强庆祝佳节,以饮酒赏菊来寄托情怀,他并不追求像陶渊明那样的隐逸生活,而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面对现实,他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贫病状态和庆祝佳节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首联“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直接点出诗人的困境和无奈,但“强对”二字又透露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颔联“栗里何须求主祭,茱萸聊复插枝头”则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淡泊态度,颈联“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遒”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但“力尚遒”三字又彰显了他不屈不挠的斗志,尾联“即事多欣供采笔,何须惆怅忆东流”则以乐观的态度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陈与义正处于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境地,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饮酒以庆祝佳节,对于身处逆境的陈与义来说,这个节日却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