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渡海
唐·韦庄
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望乡何处是归程,长天茫茫水悠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乘着轻便的船帆渡过大海,海风猛烈地将船帆吹得摇摆不定,脸上沾满了尘土和沙粒,混杂着泪水形成了污垢,遥望故乡,哪里才是归家的路途,只见长空浩渺,海水无边无际,流淌不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海时的艰难与思乡之情,首句“轻帆渡海风掣回”通过“轻帆”与“风掣回”的对比,展现了海风的强劲和航行的不易,次句“满面尘沙和泪垢”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尘沙与泪垢的结合,既体现了外在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内心的哀伤,后两句“望乡何处是归程,长天茫茫水悠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面对茫茫大海和长空,归途无望,更加深了内心的孤独与绝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渡海时的艰难与思乡之情,首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海风的强劲和航行的危险,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次句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后两句则直接抒情,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全诗情感更加饱满,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因某种原因需要渡海远行,面对茫茫大海和未知的归途,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绝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旅途的艰辛,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