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火星岩下石凌壁
火星岩下石凌壁,阁上相忘止一僧。
古刹钟声传远近,禅心云影共澄明。
千年岁月如流水,万象红尘似梦境。
独坐幽篁听风语,心随明月到蓬瀛。
作者:李悠然
朝代:唐代(虚构,因实际历史上并无“李悠然”此人在唐代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李悠然,唐代(虚构)著名诗人,生平不详,据传为隐逸之士,常游历于名山大川之间,以诗酒自娱,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尤善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深受后世文人墨客推崇。
译文
火星岩下矗立着陡峭的石壁,楼阁之上只有一位僧人忘却尘世,古刹的钟声远近相闻,禅心与云影一同清澈明亮,千年的岁月如同流水般逝去,红尘中的万般景象仿佛梦境一般,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聆听风声,心灵随着明月飞向了仙境蓬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火星岩下的壮丽景色和楼阁上僧人的超脱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火星岩下石凌壁”描绘了火星岩的险峻,“阁上相忘止一僧”则突出了僧人的孤独与超脱,后两句通过对比千年的岁月与红尘的梦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火星岩下石凌壁和楼阁上僧人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古刹钟声、禅心云影等意象的渲染,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清澈明亮,诗人以“独坐幽篁听风语,心随明月到蓬瀛”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寄托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虚构)据传,这首诗是李悠然在一次游历火星岩时所作,当时,他被火星岩下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又看到楼阁上一位僧人独自静坐,忘却尘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超脱世俗的情怀,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虽然历史上并无“火星岩”这一确切地名,但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却深深打动了后世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