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马
宋·龚开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飞腾欲过辽东海,鞭弭何劳问九重。
作者及朝代
龚开,南宋末年至元初画家、诗人,字圣予(一作圣与),号翠岩,淮阴(今属江苏)人,南宋景定年间任两淮制置司监当官,宋亡后,曾北游燕赵,南走湖广,多居吴中(今江苏苏州),他擅长绘画,尤其善画马和人物,亦能诗文。
作者简介
龚开生于南宋末年,历经宋、元两朝,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善于结交,在绘画方面,他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以画马著称,其笔下的马往往神态生动,气势磅礴,他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其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在这幅画中,最后一匹马宛如龙一般矫健,它既不嘶鸣也不奔跑,只是静静地站立着,尾巴却轻轻摇曳,仿佛带着微风,这匹马似乎有着飞腾越过辽东海的雄心壮志,根本无需主人挥鞭催促,更无需向皇帝请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马,展现了马的矫健与不凡,诗人用“中龙”来形容这匹马,突出了其非凡的气质和力量,而“不嘶不动尾摇风”则进一步描绘了马的静态美,即使静止不动,也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和活力,后两句则通过想象马飞腾越过辽东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画马为题,但并非仅仅停留在对马的描绘上,而是借马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想象,将画中的马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具有生命一般,诗人也通过这匹马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龚开的生活经历有关,龚开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个人的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自由和力量有着更为深刻的渴望和追求,而画中的马则成为了他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通过描绘这匹矫健不凡的马,诗人既表达了对马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