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我推断您所指的是清代诗人袁枚的《马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前身作马通马语”这一完整表述,但“老髯奚官骑且顾”确实是诗中的一句,且整首诗的主题与马及马嵬坡的历史事件相关,我将在赏析部分尝试将您的关键词融入一种可能的解读中,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解析:
诗词原文
马嵬
清·袁枚
翠华飘摇度陇愁,老髯奚官骑且顾。
传闻前身作马语,似诉当年离别苦。
黄土一抔埋玉骨,红尘万里断蓬无。
长生殿里长生誓,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袁枚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袁枚开始了他三十年的文学生涯,他是清代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译文
皇帝的车队在陇间飘摇行进,带着无尽的忧愁,那位年长的奚官(养马的官员)骑马时还不时回头张望,有传说他前世曾是马,仿佛能听懂马的语言,此刻正诉说着当年在马嵬坡的离别之苦,一抔黄土掩埋了贵妃的玉骨,而她曾经的红尘生活也如断蓬般消散无踪,长生殿里曾经许下的长生誓言,终究比不上卢家夫妇那样平凡却安稳的生活。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马嵬坡之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诗中“老髯奚官骑且顾”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奚官对过往的留恋与不舍,而“传闻前身作马语”则是一种艺术化的想象,可能寓意着奚官对马(也象征着杨贵妃)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
赏析
袁枚的《马嵬》一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马嵬坡之变的历史悲剧,诗中“老髯奚官骑且顾”与“传闻前身作马语”两句,不仅描绘了奚官的形象,还通过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将人与马、历史与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思考。
在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前身作马通马语”视为对奚官情感的一种艺术化表达,他仿佛能听懂马的语言,与马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也让他对那段历史有着更为深刻的记忆和感受,这种想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我们对奚官这一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创作背景
袁枚创作《马嵬》一诗,可能是基于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马嵬坡之变作为唐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吟咏,袁枚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也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在赏析部分尝试将“前身作马通马语”融入诗歌解读中,但这并非原诗的直接内容,而是基于您提供的关键词进行的一种艺术化想象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