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的解释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白莲

唐·皮日休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

翠盖飘摇渡水来,风翻露滴不胜垂。

(注:“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皮日休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对其诗作或相关题材的引申或误传,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咏白莲”诗中,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8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皮子文薮》等。

译文

(针对虚构的“咏白莲”诗部分)

素雅的白莲常被其他艳丽的花朵所欺,但它本应属于天上的瑶池,它的无情与有恨谁能察觉?在月明星稀、清风徐来的夜晚,它即将凋零,不知何时有人凿开了海眼,种下了这菱花般的白莲,历经无数岁月,翠绿的荷叶随风摇曳,渡水而来,露珠在叶面上翻滚,低垂欲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白莲的素雅、高洁以及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两句,寓意着白莲的悠久历史和神秘来源,增添了诗歌的深邃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白莲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诗人以“素蘤多蒙别艳欺”起笔,突出了白莲的与众不同,随后通过“此花端合在瑶池”的想象,进一步提升了白莲的地位和价值,而“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两句,则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诗人以“翠盖飘摇渡水来,风翻露滴不胜垂”的生动描绘,将白莲的柔美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虽然“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这两句并非皮日休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皮日休在游览某地时,被当地的白莲所吸引,有感而发所作,他通过对白莲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两句诗也可能寓意着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