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蜀僧闾丘师兄》,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赠蜀僧闾丘师兄》

唐·杜甫

师兄年几许,高义薄青云。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意陈。

绝学从谁受,微言与俗分。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师兄你今年多大岁数?崇高的道义直上青云。

已经掌握了当时的佛法,又有谁能将此意陈述?

深奥的学问你从谁那里学得?微妙的言辞与世俗不同。

达官显贵们纷纷从隐居之地走出,先生你怎么能在江村老去?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对一位蜀地僧人闾丘师兄的赞美和敬仰之作,诗中表达了杜甫对师兄高洁品德的敬仰,对其佛学造诣的钦佩,以及对其隐居生活的关切,通过“冠盖相望起隐沦”一句,杜甫暗示了当时社会对高人的重视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师兄坚守清贫、不愿出仕的敬佩。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杜甫通过赞美闾丘师兄的高义和绝学,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和深厚学问的向往,通过“冠盖相望起隐沦”与“先生那得老江村”的对比,突出了师兄淡泊名利、坚守信仰的高尚品质,整首诗在赞美与关切中流露出杜甫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的佛教信仰和与僧人的交往有关,杜甫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漂泊西南,与僧人交往密切,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闾丘师兄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坚守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人的重视和追求,以及杜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关切。

《赠蜀僧闾丘师兄》是杜甫的一首佳作,通过赞美和敬仰一位蜀地僧人,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和深厚学问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关切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