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出自哪首诗?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注:虽然“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出自《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但为更全面地理解苏轼的茶诗,这里也附上了与之相关的《汲江煎茶》一诗。)

作者及朝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多变,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竹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译文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上的灵草被行云滋润,仿佛还带着湿润之气,茶农们采摘下来后,来不及将茶叶上的露水晾干,就忙着将茶叶送到茶焙中去烘焙了,这新茶犹如明月一般皎洁,我将它送给爱茶的朋友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清风吹拂之下,仿佛连武林(杭州的别称)的春天都被吹破了,要知道这茶有着冰雪般洁白的心肠和品格,并不是用膏油涂抹出来的表面光鲜,我随意地写下这首小诗,博你一笑,其实自古以来,好茶就如同美人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释义

此诗以茶为喻,赞美了佳茗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仙山灵草”、“明月来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将茶比作佳人,既形象又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赏析

苏轼此诗以茶喻人,将佳茗比作佳人,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茶的采摘、烘焙、冲泡等过程,以及茶的品质和口感,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诗人也借茶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和追求,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茶诗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为回应友人曹辅寄来的新茶而作,曹辅是苏轼的好友之一,他寄给苏轼的新茶来自壑源(今福建武夷山一带),品质上乘,苏轼收到新茶后,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来回应友人的馈赠,在诗中,苏轼不仅赞美了新茶的品质和口感,还借茶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诗人也通过描绘茶的采摘、烘焙等过程,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