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李商隐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去年初春时节,新长的柳枝宣告了春天的回归;而今日,凋零的花朵已经覆盖了绿色的青苔,燕子还没有归来,春天的气息已经显得迟暮,一片烟雨蒙蒙之中,杏花依然孤独地绽放。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去年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今年春天的凋零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去年新柳报春回”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次句“今日残花覆绿苔”则展现了春天的消逝与凄凉,后两句进一步通过燕子的未归和杏花的孤独,强化了这种时光易逝、春意阑珊的感伤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变化,通过对比手法,将去年与今日的春景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诗人以“新柳”与“残花”为象征,巧妙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燕子未归与杏花孤独的形象,也增添了诗歌的哀愁与感伤,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春天作为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往往被诗人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内心的失落与感伤也随之而来,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春天变迁的感慨与反思,也是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