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江楼怀古
唐·刘禹锡
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古垒烟霞迷落日,大江风雨送寒潮。
青山不改英雄志,绿水长流壮士情。
独倚危栏思往事,几回惆怅望云霄。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鱼龙般的绝技来自千里之外,斑白的遗民历经了四个朝代,古老的堡垒在烟霞中迷失了落日的余晖,大江之上风雨交加,送来阵阵寒潮,青山依旧,不改英雄们的壮志豪情,绿水长流,承载着壮士们的深情厚谊,我独自倚靠在危栏之上,思绪万千,回忆着往事,多少次惆怅地望向云霄。
释义
首联“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描绘了技艺高超的艺人从远方而来,以及历经多个朝代的老人,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颔联“古垒烟霞迷落日,大江风雨送寒潮”通过描绘古垒、烟霞、落日、大江、风雨、寒潮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壮的历史氛围,颈联“青山不改英雄志,绿水长流壮士情”则表达了英雄志士的壮志豪情和深情厚谊,青山绿水象征着永恒和不变,尾联“独倚危栏思往事,几回惆怅望云霄”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内心的惆怅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志士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历史感,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英雄志士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怀古诗。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游历某地时,面对眼前的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他深感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他也想到了那些历经多个朝代、见证历史变迁的老人,以及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奋斗的英雄志士,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敬仰的怀古诗,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志士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