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皎然
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
汉陵风雨暗,秦塞草木春。
且学鸟声啼树杪,还如花片落溪滨。
终南有茅屋,归去作闲人。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诗歌创作,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理禅意,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寒食节和清明节都已经过去了,此时山间的石泉和槐火都显得焕然一新,汉朝的陵墓在风雨中显得昏暗,而秦地的关塞则春意盎然,我就像那树上的鸟儿在枝头啼叫,又如同溪边的花瓣随风飘落,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我希望能归去做一个闲散的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和清明节过后,山间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点明时间,次句“石泉槐火一时新”则通过石泉的清澈和槐火的明亮,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两句“汉陵风雨暗,秦塞草木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后两句“且学鸟声啼树杪,还如花片落溪滨,终南有茅屋,归去作闲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寒食清明过后山间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中“石泉槐火一时新”一句,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又暗含了诗人对新生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终南有茅屋,归去作闲人”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寒食清明过后,面对山间景色和内心感受所写下的一首即兴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体会到他作为一位诗僧的淡泊名利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