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邻里行
唐·杜甫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虽无甲第连阡陌,却喜茅檐映碧天。
野老生涯薄似纸,故交心事淡如烟。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闲。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杜甫并无此诗名及内容,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战乱,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译文
邻居们纷纷前来帮忙舂米,因为他们都知道我的口袋里没有钱。
虽然没有豪华的宅邸连接着广阔的田野,但我却喜欢那简陋的茅屋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乡野老人的生活薄如纸张,老朋友的心事也淡得像烟雾一样难以捉摸。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的地方,享受月光下松风小径的宁静与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虽生活贫困,却得到邻里相助的温馨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贫困生活与自然的宁静美好,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温情,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人道主义精神,首句“四邻相率助举杵”直接点题,突出了邻里间的团结与友爱;次句“人人知我囊无钱”则透露出诗人的贫困与无奈,但并未因此感到羞愧,反而以一种坦然的态度面对,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想象,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虚构的创作背景下,这首诗可以设想为杜甫在晚年漂泊流离、生活困顿之时所作,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与流离失所后,诗人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珍惜那些能够给予他温暖与帮助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邻里间的互助与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人性的美好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