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唐·李中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化无心怳难测。
云气蓬蓬天冒水,松梢滴滴夜惊鹤。
麦畴渐长如人高,邻舍未收车戛戛。
老夫一饱复何求,闲看人间万事休。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任淦水(今江西清江)尉,后主朝,曾任吉水尉、淦阳宰,与沈彬、史虚白、左偃、刘钧交游唱和,有《碧云集》三卷传世,今编诗四卷,李中的诗歌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近人。
译文
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三尺深的雨水,它的变化无常真是难以预测,天空中云气蓬勃,仿佛天穹在冒着水,夜晚时分,松梢上的水滴落下,惊动了栖息的鹤,麦田逐渐长高,几乎与人齐高,邻居们还在忙着收割,车轮发出戛戛的声响,我这位老夫只要能吃饱饭就别无所求了,悠闲地看着人间的万事万物,心中一片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田野的生机勃勃和作者的淡泊心境,首联写雨水充沛,难以预测;颔联通过云气和松梢上的水滴,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颈联写麦田的长势和邻舍收割的忙碌;尾联则表达了作者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田野的宁静与生机,首联“沛然例赐三尺雨,造化无心怳难测”直接点题,写出了雨水的充沛和天气的变化无常,颔联“云气蓬蓬天冒水,松梢滴滴夜惊鹤”通过云气和松梢上的水滴,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颈联“麦畴渐长如人高,邻舍未收车戛戛”则通过麦田的长势和邻舍收割的忙碌,展现了雨后田野的生机与活力,尾联“老夫一饱复何求,闲看人间万事休”则表达了作者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心态,与前面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隐居期间,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李中作为一位文人,对时局的无奈和个人的无力感可能使他更加向往田园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雨后田野的宁静与生机,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