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的释义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

(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上述《悯农诗》的连续文本,但为李绅反映农民生活困苦心境的概括性表达,可能散见于其其他作品或后人对其思想的总结。)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之孙,他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年轻时因家境贫寒,曾寄居在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李绅的诗早年学习白居易,后自成一家,语言精炼,风格简朴,尤其擅长写短诗,在晚唐颇有影响,代表作有《悯农二首》等。

译文

(针对“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的单独解释)

我虽然贫穷困苦,比不上别人,但我也是百姓中的一员。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刻同情,以及对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失为民众一员的身份认同,它反映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立场,它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更是对整个农民阶层生存状态的深刻揭示,通过“我虽穷苦不如人”的自述,诗人将自己与广大农民紧密相连,表达了对他们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而“要亦自是民之一”则强调了诗人作为民众一员的身份认同,体现了他的平等观念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李绅生活在唐朝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生活,深感同情和愤慨,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农民生活困苦、批判社会不公的诗歌,其中就包括这句“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的概括性表达,这句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农民阶层深厚情感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