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洞霄宫

宋·林景熙

九锁青山绕洞门,

仙凡从此隔尘喧。

更欲洞霄为隐吏,

一庵闲地且相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景熙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感受,元朝建立后,他拒绝出仕,隐居不仕,以诗文寄情,作品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风格沉郁悲壮,被誉为“宋遗民之冠”。

译文

九道青山紧紧环绕着洞霄宫的门户,

从此仙凡两界便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我更加想要在这洞霄宫中担任隐吏,

在这块清幽的庵地暂且留下我的足迹。

释义

九锁青山:形容洞霄宫周围山峦重叠,如锁链般环绕。

洞门:指洞霄宫的门户。

仙凡:仙人与凡人。

尘喧:尘世的喧嚣。

隐吏:隐居不仕的官吏,此处指诗人自己希望以隐士的身份留在洞霄宫。

一庵闲地:指洞霄宫中一处清幽的庵地。

赏析

这首诗是林景熙游览洞霄宫时有感而发之作,首句“九锁青山绕洞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霄宫周围山峦重叠、环境清幽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幽脱俗的基调,次句“仙凡从此隔尘喧”则进一步强调了洞霄宫作为仙凡两界的分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突出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

后两句“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洞霄宫的留恋之情,诗人希望以隐士的身份留在洞霄宫,享受这份清幽与宁静,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洞霄宫的清幽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林景熙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感受,他拒绝出仕元朝,选择隐居不仕,以诗文寄情,在游览洞霄宫时,他被这里的清幽景象所吸引,触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