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酬恩行
唐·杜荀鹤
曾将心剑作戈矛,
一语相投便定交。
生死共为天下笑,
风云相逐海天高。
几回樽酒同歌舞,
数载江湖各寂寥。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庐山,后游长安,应举不第,曾以诗谒当时名相朱温,温甚重之,荐与礼部侍郎郑谷,但终未能登第,晚年归隐九华山,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多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晚唐的衰乱现实,颇多讥刺。
译文
我们曾以心为剑,以言为戈,一句投契的话语便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共同面对生死,笑对天下,风云变幻中我们相互追逐,志向高远如海天,多少次我们共饮美酒,同享歌舞之欢,但数载之后,我们却各自在江湖上漂泊,感受着深深的寂寥,即使现在我一声恸哭,却仍觉无以报答你的恩情,但我相信,无论经历多少次的生死考验,我都会有机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恩情的深重感激,前六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经历的风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充分报答友人恩情的遗憾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以“心剑”和“戈矛”比喻两人之间的真诚和投契,以“生死共为天下笑”和“风云相逐海天高”描绘了两人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与志向,后两句则通过“一声恸哭犹无所”和“万死酬恩更有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恩情的深重感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杜荀鹤在晚年归隐九华山期间所作,在历经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之后,诗人更加珍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友人充满了感激之情,这首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恩情的深重感激,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恩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