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东皋子,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一生著作甚丰,有《华阳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被收入《全唐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民间生活,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译文
走过一座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日已过午,村边茅屋的公鸡正在啼鸣。
不要嫌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三四个扎着总角的黎族儿童,口吹葱叶迎送着这位带路的老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山农家探访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前两句通过板桥、泉声、茅檐、鸡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后两句则通过焙茶、晒谷等农事活动,以及黎家儿童吹葱叶迎送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质朴与热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田园生活的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一句,尤为生动有趣,不仅描绘了黎家儿童的活泼可爱,也体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顾况的隐居生活有关,顾况晚年隐居茅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他善于观察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民间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探访农家时,被农家的宁静与和谐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顾况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农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