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

犹有交亲书断绝,孤灯夜夜写《离尘》。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圣明的君主宽容大度,允许我保全性命,但我因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而自觉羞愧,害怕与人交往,即便如此,我还是与亲朋好友断绝了书信往来,独自一人在孤灯下夜夜抄写佛经,以求超脱尘世烦恼。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病中的孤独与无奈,首句“圣明宽大许全身”是对当时朝廷(或君主)的赞美,暗示自己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政治风波)得以保全性命,次句“衰病摧颓自畏人”则转而描写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因年老多病而感到自卑和畏惧与人交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生活,与亲朋好友断绝联系,独自在夜晚抄写佛经,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通过描绘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圣明宽大许全身”与“衰病摧颓自畏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又揭示了其因病而生的自卑心理,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诗人与亲朋好友断绝联系、独自抄写佛经的行为,进一步突出了其孤独与超脱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年老多病而逐渐淡出政坛,过上了隐居生活,在病中,他深感孤独与无奈,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体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