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六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
还家归隐事,翳翳尽荒丘。
隐逸复何求,苟得遂所欢。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仲春时节遇到及时雨,春雷开始在东边响起,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草木也舒展身姿生长,新来的燕子翩翩飞舞,双双飞入我的房屋,它们先前的巢穴还在,于是结伴回到旧居,自从我们分别后,我的门庭日渐荒芜,我的心并非石头般坚硬,不知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园子没有雨水滋润无需叹息,我与时代不合应当归隐务农,回到家中隐居,四周都是荒芜的丘陵,隐居生活还有什么可求,只要能够遂心所愿就足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写春雨、春雷、草木、燕子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态度,认为即使园子没有雨水滋润,也无需叹息,因为与时代不合,归隐务农才是正道。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开篇,逐步过渡到诗人的归隐生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归隐前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坚定信念和满足之情,诗中“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认同和坚守。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不满,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追求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坚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