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送别
唐·罗隐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我自飘零是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多针砭时弊,讽刺现实,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失意与无奈。
译文
在分别的路上,云彩刚刚升起,离别的亭子旁树叶已经稀疏,我本来就是一个漂泊不定、四处为家的人,又怎能忍受在这深秋傍晚时分,还要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送别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首句“别路云初起”描绘了离别时的自然景象,云起路遥,暗示着离别的艰难与遥远,次句“离亭叶正稀”则通过落叶的稀疏,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后两句“我自飘零是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自己作为羁旅之人的漂泊无依,以及在秋晚时分送别友人的深切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送别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离别时的凄凉与哀愁,诗人以“我自飘零是羁旅”自喻,表达了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与“更堪秋晚送行人”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漂泊感,罗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的诗人,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日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感伤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在晚唐的乱世中,离别往往意味着生死未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