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虽去友朋亲吏卒,

却辞谗谤得风谣。

还似湘江水北流,

日夜迢迢去不休。

(注:原诗中“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两句可能经过调整以适应题目要求,实际张籍的《湘水吟》原诗可能与此略有不同,但以下分析基于这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生于唐德宗贞元初年(约785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初年(约836年),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现实题材,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他与白居易友善,诗风亦相近,时称“张王乐府”。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抒发高雅的情怀,虽然离开了朋友和亲近的吏卒,但却能够摆脱谗言和诽谤,得到百姓的风谣传颂,这就像湘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永不停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水边行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了朋友和亲近的吏卒,但他在官场中能够保持清白,不受谗言和诽谤的影响,反而因此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传颂。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这里的行吟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悟。“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官场的险恶,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湘水的北流与自己的追求和信念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坚定追求。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在官场中虽然有过一些波折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对理想和正义的坚定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湘水边行吟时,有感于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而创作的,通过描绘湘水的北流和自己的追求与信念,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也寄托了对社会公正和清廉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