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的解释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隐

宋·释绍嵩

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

松风清冽溪声远,林月幽微树影摇。

旧友已随流水去,新愁还逐暮云高。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寥。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游历广泛,善于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禅意生活,风格清新淡泊,富有哲理意味,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见其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细腻的观察。

译文

离开国都的时光如同春天的积雪渐渐消融,归家的路途上身影如同野云般漂泊不定,松林间清风凉爽,溪水声悠远回荡,林中月光朦胧,树影随风轻轻摇曳,昔日的朋友已如流水般远去,新的忧愁却像傍晚的云朵越积越多,不知何时能真正归隐到那青山之外,月华满照,松风小径上自是一片寂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以春雪消融比喻时光流逝,野云飘荡象征归途的漂泊不定;颔联与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松风清冽”、“林月幽微”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寓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旧友已随流水去,新愁还逐暮云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使全诗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与意境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游历或仕途波折后,心生归隐之念,于归途中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归隐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