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遇仙槎
唐·张祜
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云间海上邂逅处,乞与金丹别鹤来。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属河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宫词尤负盛名。
作者简介
张祜以宫词著称,其诗作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张祜对道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作品中常出现与道教相关的意象和典故,反映了他的思想倾向和审美情趣。
译文
何时能遇到那位名叫李八百的仙人,
他或许会怜悯我这满头白发,赐我一剂仙丹。
在那云间海上的邂逅之处,
我乞求他赐给我金丹,让我与仙鹤一同飞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遇到仙人的渴望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李八百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希望自己能有机会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怜悯和仙丹,从而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诗中“云间海上”描绘了仙人居住的神秘之地,“别鹤来”则借用了仙鹤这一道教文化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飞升成仙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以遇仙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仙道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诗中“何当一遇李八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遇到仙人的强烈渴望;“相哀白发分刀圭”则通过仙人对诗人的怜悯和赐予仙丹的情节,展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张祜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无奈,转而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道教文化中的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等观念,成为了诗人追求的理想和愿景,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遇仙和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道教文化的热衷和推崇。